標題: 華嚴經淨行品講記【廿二】:四皈依-自歸於僧
Jill (彌陀山莊)
管理員
Rank: 9Rank: 9Rank: 9


UID 2
精華 48
積分 25364
帖子 1560
積分 16870
閱讀權限 200
註冊 2008-10-19
 
發表於 2009-7-16 10:02  資料  短消息  加為好友 
華嚴經淨行品講記【廿二】:四皈依-自歸於僧

華嚴經淨行品講記【廿二】:四皈依-自歸於僧

(資料來源: 華嚴的故鄉/海雲法師)

自歸於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

  「僧」在這兒指的是僧團、叢林。而叢林實際上包括了「十方叢林」與「子孫叢林」兩者。十方叢林乃為十方道場,在這兒法師不收徒弟,以免徒增紛爭,大家 志在修學,學成方可成方丈。至於外面的子孫叢林,則多是非。真正好的僧團,乃是歸於和合,和合就無諍,大家既不打架也不吵架,整個十方叢林既和諧又清靜, 僧團相處得好,成為真正的聖地。

  出家人的氣質,應該從他的內在修為裡自然顯現出來,而不是為了應付群眾刻板形象的需要而去著相,以至矯飾地去塑造出那種符合大眾口味的形象,這樣就顯 得太低俗了。所以在這兒我們談到「自歸於僧」,不是要去求事相上的,而是要瞭解理事和合、圓融,不但在群眾上和合,對個人而言,內在心靈也能與外在客觀環 境和合、圓融,於理於事來往交融無礙,才不會境界一來即無法真實面對,反而迷惑顛倒,是非不分,為境界所轉。所以我們說「自歸於僧」,就是趨向清靜、圓 滿、和諧的地步。

  「統理大眾」,從字面上看來很簡單,就是理眾、教化群眾。深入分析,統理大眾可分兩方面來看,一者是人的統理,另一則為資源的運用,現在我們逐一說明。

  在「人的統理」方面,對出家眾而言,能教化群眾者就稱為人天師。對在家人而言,「統理大眾」則指統理家庭成員、統理公司員工之類。

  「統理大眾」最難的是統理眾人的心性,我們常笑說人各有志,臺灣兩千萬人就有兩千萬條心,難怪難以統理。雖然這樣,學佛人為什麼還能「統理大眾」呢? 乃是因為學佛人能瞭解人的心性,不但瞭解別人,也瞭解自我,更能從看別人當中反觀自我,唯有反觀自我,才能有所警覺,有所警覺,才能超越自我、才能有所成 就。

  修行人在同修當中,彼此都是助緣,能互相幫助,看清楚鏡中的自我,進而有所超越,不被困住。所以我們說修行人必須能掌握自己的心性,修行心地法門,進而掌握人性,教化眾生,因才施教,隨時能清楚自性,看一切眾生心性是否相同,又看他們如何表現,進而加以教化統理。

人人都要學佛,因為人人都有煩惱,都需要重組因緣

  在「資源的運用」方面,統理大眾除了統理人之外,也是統理運用資源,將因緣適當的重組。我們都知道,人生在世,每個人的資源都不同,因緣也各異,能夠 將因緣排列組合得當,才能達到和諧圓滿的人生。人乃是由無量因緣所組合而成的,不是只有一個或兩個因緣那樣簡單的湊和,所以不以一事一法一因緣而得成就, 是以無量因緣而得成就。

  人的煩惱產生,乃是因為我們的因緣組合不當。而因緣組合的成績有高有低,有三分、八分,也有十分,不管高低,只要組合得好,就能得分,得到和諧、圓滿 的人生。所以窮人有快樂的,富人也有快樂的。窮人的快樂,可能是拿到他的滿分三分;富人的快樂,可能是他拿到他的因緣組合滿分十分,各司其分。但不幸的 是,人往往智慧不夠,無法適當組合因緣,以致於窮人會吵架,無法安貧樂道;富人也會不快樂,甚至家財萬貫,卻婚姻不順。所以煩惱本身並沒有界限,上至天 子,下至庶民,皆會有煩惱。

  人人都要學佛,因為人人都有煩惱,都需要重組因緣,藉著學佛修行得智慧,而能袪除因緣排列不當所造成的貪、瞋、癡等迷惑,進而能使心靈清醒與自在。所以統理大眾是就我們的因緣、條件,重新排列組合,讓它達到和諧、圓滿的地步。

  「一切無礙」,是指我們對自己、對人群,或一切社會資源,都能適切統理運用,達到和諧圓滿的境界,就稱為一切無礙。





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 嗡嘛呢 唄咩吽        
頂部



本站資源,歡迎引用
清除 Cookies - 聯繫我們 - 彌陀山莊 - 專門弘揚彌陀淨土法門 - Archiver - W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