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: 華嚴經淨行品講記【十五】:著瓔珞時,上昇樓閣,若有所施
Jill (彌陀山莊)
管理員
Rank: 9Rank: 9Rank: 9


UID 2
精華 48
積分 25364
帖子 1560
積分 16870
閱讀權限 200
註冊 2008-10-19
 
發表於 2009-7-16 10:20  資料  短消息  加為好友 
華嚴經淨行品講記【十五】:著瓔珞時,上昇樓閣,若有所施

華嚴經淨行品講記【十五】:著瓔珞時、上昇樓閣、若有所施

(資料來源: 華嚴的故鄉/海雲法師)

著瓔珞時 當願眾生 捨諸偽飾 到真實處

  瓔珞以現代語言來講是指所有的裝飾品,包括耳環、項鍊、戒指等。當我們穿戴這些裝飾品時,就應提起一個正念,當願眾生,除了希望一切眾生還包括自己在內,並要深一層理解,警覺到這些裝飾是假的、是外來的,既然不是真的,就該捨掉,即「捨諸偽飾,到真實處」。

  「捨諸偽飾」,以瓔珞來看,對身體是假的。事實上一個人也有很多假相,那就是自我的意識形態與社會的意識形態。常聽說:人生應該如何如何……這是社會 公認的,或是個人的想法,那只是定義問題,並不是真實的。真實的問題是講存在的本身,存在的本來樣子不需要你去定義。例如,我們說這個杯子應該是如何?那 個花瓶應該如何?如此下定義,只是拿一個意識形態來框住這個東西而已,那個意識形態就是偽飾,是假的。

  人也一樣,你有些見解和認識,可是這個見識不是真的,而我們不自知,往往被很多裝飾品包裝起來,以為人本來就該是這樣,從小就被這樣教育。父母師長這 樣教我們,我們再如此教子女,陳陳相因,以為就是這樣才對,自己完全被牽著走,缺乏主見,這就是虛偽的,如同拿瓔珞來裝飾自己一樣;這些都是可以更換拋棄 的裝飾品,今天戴這,明天換那。

  同樣地,今天在這個地方用這種意識形態,到另一個地方又用另外一種,關鍵在於你能否適應而已。就像有人移民到國外,若那邊不能適應,就一定要回來,因為光是飲食習慣就不同,稀飯豆漿與漢堡可樂就是不同。吃的本身是真的,但吃的內容可以更換,這就是意識形態、是假的。

虛假的人生就像穿戴瓔珞

  人生過程中有很多附帶的裝飾品,例如年輕男女在戀愛時,有種種遐想,雙方為了約會製造氣氛,看電影、喝咖啡,有了愛情結果,走上地毯的那一端,如此便 結束了。其實,另一端以後的人生才是真實的,前面那一段往往是編織的,人不可能一直停在虛偽的部分。假如你是個誠實的人,當你長期停在虛偽的地方,會產生 一種苦悶。

  我們在社會上,為了適應社會的道德意識,往往發展出兩種人格。一種是瀕臨崩潰的人格,人家說什麼都對的老實人,集合了社會的所有道德標準,自己再照這種標準去做。事實上,當這種人遇到挫折,面對的現實與理想不相應時,便容易走上另一端。

  另一種人格,是面對群眾時,有個社會標準向群眾交待,當鏡頭對準他時,道理很會講,但面對自己時,卻又有另一套,這種虛偽的人,很能適應社會;前面那 種老實人反而無法適應下去。這兩種人,面對社會的時候,相安無事,會相處得很好,但面對自己時,就矛盾了,不是自己與自己過不去,就是偽君子的矛盾,兩者 都不是活在自己裡面,而是活在假的那一面。

  我們的生活,面向群眾的都叫瓔珞,活給人家看,不是為自己的、是假的、無精打采的活著。雖然服裝穿得很好,但只是擺給社會看的,外表與內心完全隔離開 來。當你面對社會的時候,根本沒有生命感。假如你是這樣的社會人,內心就在矛盾中、在煎熬著,再不然就會走上偽君子這條路。

  另外還有一種人,他堅持自己的理想,生活過得很苦,事實與真理之間始終有個距離;有人誤以為這種人好修行,其實不然,因為執著,擇善固執的執著,在歷 史上這種人大都以悲劇收場,縱使能善終,也是偽君子,因他要撐場面給人家看,場面撐得愈大,在社會上留下欺騙人的紀錄就愈多。就如黑道大哥死了,送葬隊伍 拉得愈長,表示在社會上造的業愈大。一個修行人要把這些都捨掉,過一個自然、真正的人生。

『到真實處』即自己與真理和睦相處

  人與人相處,一定要和睦,「和睦」兩字與佛法的「恆順」一樣,要與真理相融。換句話說,是向內生活的,不是向外生活。現在,我們所謂和為貴,是與別人 去相融,愈跟別人相融時,愈覺得在扭曲自己,這一扭曲,就喪失了生命的本來面目。所以,你的生活就愈來愈無精打采,因為你已變成社會的樣板,這些都是偽 飾。

  到真實處,一定要向內,自己與真理和睦相處,要隨順真理。我們往往不隨順,有種種社會顧慮,甚至還有自己的矜持,認為自己是某一號人物,就是要過某一 種形式的生活,如此,為了要與外在搭配,往往就與真理相對抗。我們不能違抗社會或道德,且要與真理相認同,永遠站在真理這一邊,與真理和諧相處。至於外在 的部分就隨順、隨緣。有福報,真理自然就現前,很圓滿;沒有福報,就在這裡結束,沒有後顧之憂。這樣才能過一個真正的人生。

  「到真實處」,用現在的說法,是向內的。向外是要隨順因緣,當因緣和合就可以發揮;如無緣,雖有能力,但外在條件不夠,就不需強求,不必特別去尋求自 己發展的空間。要發展自己的空間是向內的。從如何昇華自己,如何讓真我與真理相結合,不再分裂。因為現在我們是分裂的人格,成功與失敗、道德與不道德、好 人與壞人、聖人與罪人,都併在一起,這都是相對的。常常失敗緊跟在後面,當不了聖人,就成了罪人,內心總是掙扎著,常顧慮太多,這樣就不真實,這些考慮都 是屬於瓔珞,要將它捨掉,那就要有警覺性,才做得到。

上昇樓閣 當願眾生 昇正法樓 徹見一切

  「上昇樓閣」,就是爬樓梯,以前樓閣是在屋子裡搭建樓梯;現在的樓閣,是樓梯或電梯,但同樣也要有警覺性。當願眾生,既然上昇,希望昇到「正法樓」, 「正法樓」一上去,就能得智慧,「徹見一切」。徹見一切,包括兩部分,真實的與虛偽的,真假兩方面都要能發覺得到,必須要有警覺的能力。我們常常上下樓, 或搭乘電梯,上來時希望昇正法樓,進入正法裡面,這要靠覺知,即警覺的能力,才能步入正法裡面。不要光只是被外面的事相來轉,看到外面情境,要能回歸到內 在的心境,將外在與內在交融在一起。這一個法是中國人的法,純粹是中國人的文字思惟訓練。

  當願眾生,就是看到外面的境界,要有警覺性,轉化為內在的根源,或由內在的根源投射出外在的境界,所以,外面的一切境界,就是內心的一種投射。外面的 境界叫境緣法力;藉著境緣轉為內心的能力,叫自證自力。讓我們的智慧能顯現出來,照見一切,看到外面的境象,能轉識成智,轉煩惱為菩提。外面引起的煩惱, 就是境緣,你是否有能力警覺到?有些人脾氣發過後,才警覺到要轉過來,這叫不知不覺,只能說有微薄的境緣法力。如果有深厚的境緣法力,當念起時,境界一來 到,即能觀照將它轉過來,轉為內在的部分。

  我們知道,外面的境界,不管好壞,都是內心的投射,內心如何投射,要尋出根源。若能開發智慧,這個智慧就可看出真假、善惡,展現出真實的部分。例如書 法,寫的字從落筆一直到收筆,都有書寫者的警覺性;描繪或章刻的字,就是沒有寫出來的字有價值,有生命力。任何一種行業都一樣,球員、藝術家、工匠等,關 鍵在於有無覺知的能力,去警覺享受到生命的過程。

  覺知在於當下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最少要有一根具有高度警覺性。法門無量,找一門下手處,經常訓練自己,生命能量一定會增長進步。人就像電瓶,電量消耗快盡時,要再充電,生命的光輝才能再吐納出來。

若有所施 當願眾生 一切能捨 心無愛著

  「若有所施」,施就是布施,也是外緣。布施時要提高警覺,警覺性與執著或過敏不同,當執著時就三輪不空,心中老想著我在施給你。應是藉著布施的緣,提 高警覺,一切能捨。「一切能捨」,捨,不是統統丟光,而是指內心的意識形態,統統捨掉。當然,富貴福報並非不好,這是多生累劫修來的,不是罪過,但若不善 加利用,倒也很容易造業。

  藉著布施的時候,得到這個緣,要一切能捨,這不是外在的而是內心的,要能心無愛著。我們有時會碰到某些物品不能捨,但並非愛執,而是留著有另外的作用或目的,為了讓它發揮某一種作用,這都是藉覺知的能力。

  覺知在佛法的術語裡叫做觀,止觀的觀,與覺知相對的就是靜心,也就是高度的警覺性。例如,在插花時,有高度警覺性,心自然會靜下來。心如止水不叫靜 心,因靜心本身有覺知的能力,光是靜下心來,沒有發揮作用,不叫靜心。靜心是止,止觀是一體的。從負面來講是靜心,正面是覺知。會發揮作用的靜心,警覺性 很強,所以靜心是動態的而非靜態的,也只有在動態中,才看得出是否靜心。不管寫字、作畫、插花,不是空坐著叫靜心,要在用的當下才知是否符合那個標準。至 於如何運用才能達到圓滿的地步?端看個人的運用與所下的工夫。這種修法沒有特別、沒有必備或附加的條件,佛法絕對公開,全盤明示。在這當中,各位要好好體 會,掌握精華。






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 嗡嘛呢 唄咩吽        
頂部



本站資源,歡迎引用
清除 Cookies - 聯繫我們 - 彌陀山莊 - 專門弘揚彌陀淨土法門 - Archiver - WAP